當前,由于自然災害及人為事故頻繁發生,企業業務運作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大幅度增加,而加強企業的業務連續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簡稱BCM)則成為打造最佳企業應急預案的必然選擇。業務連續性管理是一項綜合管理流程,它使企業認識到潛在的危機和相關影響,制訂應急響應及業務恢復計劃,其總體目標是為了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以有效地響應非計劃的業務破壞并降低不良影響。
在20世紀60年代末,計算機系統在解決系統持續運行的問題時,率先對單點故障采用了冗余措施。這是最早體現BCM思想的方法。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為了應對自然災害和恐怖主義而制訂的應急計劃和災難恢復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意識到應急計劃和災難恢復應該成為業務主導的過程并包含應對各類型的災害、BCM作為一門學科逐漸得到社會的重視。尤其是在2001年美國恐怖事件后,BCM在應對災難時的作用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業務連續性管理已經引起了全球的關注,無論是公共或私有部門的組織都必須了解如何準備和應對意外的破壞性事故發生,為此各國均出臺了各自的BCM標準以協助企業應對類似災難。
業務連續性管理作為一門系統性的學科是對應對災難的最佳實踐的探索我們根據經驗進行推論、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加以總結并用以制備未來。這不僅是一個有趣的腦力練習,BCM將是企業能夠在未來立足并獲得認可的關鍵,需要企業支持。起初,業務連續性管理僅僅是企業管理層從以往眾多企業的成功及失
敗經驗汲取出相應的危機應對的正確措施,并據此為業務人員制定了一系列的保護性措施,以便為業務人員應對危機時提供指引,后來,企業管理者開始制訂事件應對計劃和操作程序,并由管理層引入最新的技術對應急準備的有效性進行驗證。現今,業務連續性管理已經延伸,為企業提供更加堅韌的生命力以及更加穩固的市場地位。根據目前業務連續性管理的發展趨勢,我們大膽推論業務連續性管理將成為企業治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董事會層面成為例行議程作為成熟的學科,業務連續性管理可以被劃分為六個階段,而我們目前正處于其中的第五階段
第一階段
業務連續性管理的最初階段是混亂的時代,雖然中斷事件以及LT故障時有發生,但是沒有對應崗位負責事件的處理,也沒有人意識到企業有必要建立一個應對災難及中斷事件的戰略。在這個時期,幾乎所有的關注點都在于信息系統數據處理能力的恢復上,信息系統災備建設是絕大多數企\lk保障業務連續的最大投入。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是由災難引發的一系列自發反應使部分人意識到應對意料之外的突發W是有可能的。這些人大部分依靠自然反應和直覺應對突發事件,而應對事件時的主要責任則落在技術支持團隊身上。更重要的是,一些人開始意識到我們可以從這些不斷發生的災害及中斷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
第三階段
在應對因信息系統故障造成的系統重啟的過程中,企業管理層逐漸開始探索如何保護重要的業務系統以及如何對重要的系統應用進行某種形式的備份。由于不斷出現故障的系統所帶來的壓力,使得計算機中心的操作人員及系統運營商成為這一階段發展主要推動者,這是應用業務連續性管理積極應對災難及中斷事件的初始階段。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標志著。災難恢復。時代的到來和蓬勃發展,企業管理層開始制訂切合實際的災難備份計劃和處置措施,以保證企業業務系統數據處理能力的恢復。企業制定了各類操作手冊,為以往習慣于運用智慧解決問題的技術人員提供標準化的應對措施。
第五階段
企業管理層逐漸意識到應對災難不僅僅是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以維持企業的生命力,應對措施還可以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競爭優勢,此時業務連續性管理應運而生。管理層在逐漸認識到業務連續性管理投入為企業帶來優勢的同時也意識到演練對保證關健業務的中斷時間在可接受范圍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業務連續性管理標準的出臺,業務連續性管理成為一門綜合的學科,各類應對災難及中斷事件的理論、方法不斷被提出,BCM管理體系不斷得到完善,業務連續性管理咨詢服務隨著BCM體系的完善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第六階段
隨著BCM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將不再滿足于在應對災難時企業自身的業務保障能力,進而尋求拓展業務連續性管理的思維和規劃的邊界。業務連續性管理將不僅僅局限于企業自身,大量獨立的企業通過合作形成更大范圍的應急體系,為企業提供更為穩固的應災基礎。為了滿足更大范圍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的需要,企業高管的響應及支持將是必不可少的。經驗促使這些先驅根據行業最佳實踐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業務連續性標準ISO 22301,這一制度的制定確保了業務連續性管理在各個國家的各行各業中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識,使業務連續性管理的發展在全球范圍得到認可。企業自身業務連續性管理目標的達成將需要來自社會各個同樣關注業務連續性管理企業的支持,企業1司的合作將成為業務連續性管理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保證在災難發生時企業1司的集體響應。雖然組織應變能力模式尚未確立其最終形態,但企業作為業務連續性這個有機體的細胞相互依存以獲取共同利益的整體模式是可以預見的。業務連續性管理將成為企業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高層間的協作將為企業提供更為多樣化、更為有效的應變手段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機遇與挑戰。企業間的協同演練將保證這一體系的有效實現。(業務連續性管理李輝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