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管理手冊的作用
(1)環境管理手冊是對組織整個環境管理體系的總體性描述,它為體系要素的進一步展開以及后續程序文件的制定提供了框架要求和原則規定,是環境管理體系的綱領性文件。手冊可使組織的各級管理者明確體系概況,了解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以便統一分工和協調管理。
(2)環境管理手冊闡述了組織的環境方針、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反映了組織環境管理體系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所在,反映出組織環境管理方面的思路和理念。
(3)環境管理手冊向組織的內外部人員提供了查詢所需文件和記錄的途徑,相當于體系文件的索引。
(4)環境管理手冊通過明確組織中各層次、各部門和各崗位人員的職責和權限,為體系的有效運行提供了必要的組織保證。
(5)環境管理手冊還可對外向相關方和社會宣傳并展示組織的環境管理工作業績,作出承諾,并證實對這一承諾的實現。
●環境管理手冊的內容
(1)環境方針、環境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
(2)環境管理、運行、審核和評審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
(3)關于程序文件的說明和查詢途徑;
(4)關于環境管理手冊的管理、評審和修訂工作的規定。
●環境管理手冊的格式
(1)手冊的開頭部分
①封面:標題(環境管理手冊)、有效版本編號、發布日期、編制、審核和批準人員 和日期、受控狀態;
②手冊更改控制頁;
③目錄:應列出手冊各章、節和附錄的題目和頁碼;
④手冊發布令
附上環境方針,闡明建立環境管理體系依據的標準、建立體系的目的、意義和承諾,明確適用范圍(行政范圍和地理范圍)和應用領域;最高管理者簽字、注明生效和簽署日期。
⑤管理者代表任命書(最高管理者簽字);
⑥前言(組織簡介),包括:組織地址、建立日期、性質、投資規模和投資方、技術經濟狀況、組織的主要活動、產品和服務特點、產值、員工人數、環境表現、歷史和現狀、組織沿革和發展前景、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識、組織的通訊聯絡方式等;
⑦手冊的評審、修改、批準和發布等控制規定以及保密要求。
(2)手冊正文部分
①總則和編制手冊的目的、適用范圍和用途;
②引用標準;
③所采用的術語和定義;
④根據標準要求充分描述17個核心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描述的方面有:
a.目的:明確該要素所要達到目的;
b.適用范圍:明確適用對象或范圍;
c.職責:明確本要素的責任部門和協助部門的權限;
d.控制要求:注意標準要求的一定要寫到,應突出重點職能、要素的控制要求和要素間接口關系;
e.相關文件:導出程序文件的名稱、編號和查詢途徑。
(3)手冊附錄部分
① 環境因素清單和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② 適用的環境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清單;
③ 環境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一覽表;
④ 組織機構圖、環境管理體系組織機構圖以及體系要素職能分配表;
⑤ 環境管理體系程序文件清單;
⑥ 圖表:社區或廠區平面圖、地下管網圖、生產工藝流程圖等,特別需要標注排污口位置、潛在危險所在地及周邊居民區、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
⑦ 在對體系要素進行描述時,應突出其在環境管理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關系,以便通過手冊這一文件形式,將環境管理體系連接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⑧ 描述要素主要從目的和效果兩個層面入手,要抓住要素中的重點環節給予闡述,不要避重就輕,應體現手冊對體系的總結和概括作用;
⑨ 對各體系要素職責的描述應與4.4.1要素中所闡述的各部門職責統一一致,不應出現矛盾;
⑩ 要素描述應重點突出,避免篇幅過長,可采用引用相關文件和程序,而不重復其細節的手法;
? 使用統一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術語和專用的術語定義,同時保證語言描述通俗易懂;
? 對于手冊中無程序要求的要素,如環境方針,應盡量在手冊中敘述清楚,而 對于有要求制定程序的,可簡要描述,詳見程序;
? 充分依據ISO14001和ISO14004標準,盡量貼近組織的實際操作情況,使手冊成為這兩方面內容的完美結合。